黄诗煊:一条未走完的乡间小路
2019-01-25 18:26:40
  • 0
  • 0
  • 0
  • 0

《一条未走完的乡间小路》

薄山,瘦水,老树,干花,倦云,残霞。这或许就是我眼中今天的景象。很多人总会想起自己一生中走过最长的或是最远的一段路,但少有人会想起自己一生中走过的最多的路。

当我在回忆自己走过的每一段路时,永远都忘不了自己念小学时走过的从家门口到学校之间的一段路,从学前班到六年级毕业,这段路走了七年,每天走两遍。仔细想来,这条路上的一草一木我都能记得。去年寒假回家过年的一天,我怀着旧时的心情走了一遍,但却物是人非,昔忆流年。但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段路,不是这段路有多么的难忘,而是在这段路上,很多人不能忘!

开始念小学那个时候我约是5岁,年幼懵懂,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父母外出务工。可以说我的整个小学期间都是爷爷奶奶两位老人带大的。从我蹒跚学步起,到小学毕业,每天清晨一大早,吃到奶奶做的饭,一声声嘘,一口口喂,爷爷将我送到小学,无论春夏秋冬,路途中生怕我冻着累着,都将我背在背上。

至今使我记忆深刻的是,小时候6岁多的我生过一场大病,是爷爷奶奶忙的焦头烂额,为我处处寻找医生治疗。我白天不能见人,晚上无法入睡,那个时候持续了一个多月晚上折腾到三点多。是二老每天晚上喂我吃一些甜枸杞让我安稳入睡的,我睡了,爷爷奶奶才能睡。直到后来我康复,我每当看到鲜红的枸杞,就会想到那个时候。

我的爷爷,是一位在农村有一些文化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农民,生于1946年,今年73岁。自我记事以来,他就如同一头老黄牛一般,勤奋善良,团结邻里,起早摸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可能都没想过,他走过最多的路是哪条,在我眼中,他走过的最多的路就是从家里到田地里的路。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很多地,有的在山上,有的在房前屋后,有的在河边。有的种上了大片的玉米或绿豆,有的种上了大片的土豆和芝麻,有的却种上了四季时蔬,这每一片土地上,都留下了我爷爷数不清的足迹和无数滴汗水。如今,我却永远吃不上春寒料峭时节的萝卜,吃不到夏日炎热时节的黄瓜,吃不上秋天的土豆和严冬时节爷爷亲手腌制的腊肉腊鱼了。

记得前几年大学放寒暑假回家,父母都不在家,每次都是奶奶给我做饭,每次都少不了黄颡酸菜鱼汤。这也是我最爱吃的,小时候,夏天爷爷每次在河边的田地里耕种完,日落后都要在河里给我捞上几条黄颡鱼,回到家中做上一顿黄桑酸菜鱼汤,直到如今,那个鲜美的味道,我永远也忘不掉。

爷爷是2018年3月份突然感到背部异常疼痛,到十堰医院检查后,结果令人异常震惊,竟然是恶性肿瘤疾病晚期。我当时不信,直接从西安奔赴十堰太和医院,亲口听主治医师说出了病情,我陪同家人照顾了两天才悻悻的离开。因为在我亲人的眼中,爷爷是如此的能干,70多岁了,几乎从没有生过病,也没有落下一天该做的农活,那几年常常起早摸黑的上山挖地砍柴,这几年还常常挑着近百斤的时蔬上县城卖菜。如今爷爷再也无法走他走了一辈子的那条从家里到土地上的那条路了。

2018年3月-8月份,我还时常回家探望,每次见面看着爷爷身形逐渐消瘦,心里异常难过,但又安慰自己道,常常回来看看吧。随着下半年各种事务和工作的紧张,把看似自由的时间挤得连回老家探望的时间都没挤出来。当我昨天得知爷爷已经走了的消息,人还在外地,压抑自己悲伤的情绪,放在心底。

人都说,自己的亲人离开应痛哭流涕,我内心的悲伤自然是无法言表。我在想,自己的过往和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没有真正尽到孝,没有做到一个合格子孙应该做的事。人生,往往都是戏剧性的占大多数,倒是我一个没有上完小学、亲戚们常常批评不好好读书瞎混的表弟,在这近一年中,时刻守护在床头,尽到了最大的孝。这一点,让我惭愧。

记不清有多久开始,每次回到家乡都有一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感受。以前每每听到两位老人讲我小时候的事总觉得好笑,今天再回想时,有的只是遗憾和回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前爷爷耕种的家对面的山地已经变成了公路,小河再也没有以前那么清澈,农村看不到炊烟了,突然才觉得一切变化的这么快,不再是我回忆中的那个故乡。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我们一天天地长大成人,然后,都将各自成家,为自己的事情、事业、小家庭奔波而忙碌,回老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甚至一年才一次,很少顾及到自己最亲近的人。现在自己发展的越来越顺利,然而,时光不会倒流,爷爷已经不在人世,没有机会享受到子孙们带来的幸福。我们永远失去了补偿的机会,留下的只有惭愧的泪水。

君自故乡来,可知故乡事。故乡,我回来了,故乡,我不想说再见……

——诗煊于2019.01.19凌晨候机一小时记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